会议介绍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绿色、低碳、高效成为行业发展核心目标。页岩油气作为非常规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好,亟需寻求更加绿色高效的开发路径。地质工程一体化,作为一种集成性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升页岩油气的开发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深入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创新驱动,是解决页岩油气开发难题、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值此契机,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9月11-1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第十四届中国页岩油气发展大会”。
大会主题
地质工程一体化创新驱动,绿色高效开发页岩油气
组织机构
(一)组织单位
-
主办单位 :
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支持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承办单位:
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石油与装备》全媒体
-
协办单位: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
-
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重庆科技大学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战略合作媒体:
《天然气工业》
《石油钻探技术》
《石油机械》
《石油钻采工艺》
《钻采工艺》
《中国海上油气》
《断块油气田》
《世界石油工业》
《石油与装备》全媒体
立方石油网
石油同学
赛乐油气
(二)学术委员会
学术顾问:翟光明
主 任:罗平亚 康玉柱 胡文瑞 高德利 李阳 邹才能 郭旭升 孙金声
副主任:(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平 王同奇 王国锋 王治平 王敏生 付晓飞 田立新 白波 石道涵 刘凤和 刘伟 刘岩生 刘清友 孙永壮 向国育 吴柏志 吴强明 张烈辉 李子杰 李国欣 李战明 周立宏 姚红生 胡东风 胡宗全 聂晓炜 常江 雍锐 潘军 黎德龙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万昊 万绪新 孔翠龙 方志刚 方惠军 王世洪 王扬 王威 王海峰 王敏生 王锦喜 付永强 甘振维 石祥超 关晓东 刘向君 刘汝山 刘虎 刘若冰 孙建芳 曲从锋 朱海燕 吴建发 吴淑红 张广清 张文波 张志东 张奎林 张烨 李中 李光泉 李玮 李真祥 杨学锋 杨勇 杨磊 汪海阁 谷梅霞 周文 芮振华 陆红军 陈东 胡勇 胡强法 范白涛 赵玉龙 赵金洲 赵晓亮 郑新权 钟太贤 徐凤银 秦永和 钱斌 梁成钢 郭彤楼 郭建春 韩文中 韩传军 韩雄 黄旭日 窦益华 蒋官澄 路智勇 雷宇 廖群山 熊亮 蒲秀刚 蔺玉水 黎宗琪
(三)组织委员会
主 任:张学山
副主任:刘汝山 钟太贤 熊先钺 李光泉 陈东
委 员:李云燕 王玉杰 姜娜 柳明 毛迪 张杰 葛腾泽 刘丹璐
大会交流内容
1.地质与资源评价
2.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
3.地球物理及测录井技术
4.页岩储层精细建模与数模技术
5.页岩油气生产动态分析技术
6.绿色高效开发技术
7.优快钻完井技术
8.储层改造技术
9.注气、重复压裂等提高采收率技术
10.采油采气工程技术
11.地面及配套工程技术
12.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研发与应用
13.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应用
14.页岩油气经济评价方法
15.页岩油气前沿技术与发展战略
16.页岩油气管理创新等
同期活动
1.第十四届中国页岩油气发展大会优秀论文评选
2.第十四届页岩油气创新成果奖申报
3.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成果展
4.2025成都国际石油和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时间:9月11-13日,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5.八仙桌·漫聊
(注:大会创新开设“八仙桌·漫聊 ”环节,固定时段,不限人数,请行业大咖、有关专家围坐桌前,对地质工程一体化与页岩油气的高效开发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参会人员范围
1.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及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2.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主管领导和专家。
3.勘探开发、油气田公司、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国内油气田、钻探、生产、管输、环保等单位相关领导专家及技术人员;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油气装备、服务供应商、石油装备制造商代表、投资金融机构能源项目负责人、媒体代表等。
4.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家、教授及科研人员。